可再生能源大多容易受到天气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若要大量引入可再生能源,供求必须达到平衡,要实现这一点,储能技术不可或缺。目前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来储能,但其寿命只有10年,长期来看成本较高。
本文研究制度对亚洲宏观金融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12个亚洲经济体在1996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作者发现,当金融压力升高时,在制度质量较高的经济体,制度会支撑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直接投资(FDI)和证券组合投资的弹性。
作者发现,能够使用数字基础设施的企业比不能使用数字基础设施的企业表现更好。关键渠道在于前者有更高的能力采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雇用更大比例的远程劳动力,这在疫情期间要求采取社交隔离措施的情况下提高企业韧性。
英国石油公司(BP)等海外石油巨头纷纷收购新能源企业。这是因为油价高企,石油巨头可用资金量增加。除欧洲企业外,此前对可再生能源等持消极姿态的美国企业也开始采取行动。各企业将加快转变依赖化石燃料的盈利结构,但股市对难以产生短期利益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评价不高。各企业努力在促进脱碳和争取最大利润之间寻求平衡。
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之间因果关系正在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本文重新设想了粮食的未来,以及包括印度在内全球南方国家如何建立具有复原力的粮食体系。
量子技术在解决气候危机方面有巨大潜力。量子应用可以在可持续未来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企业遵守排放标准,改善气候相关决策,并为更好环境提供长期解决方案。
近年来,印度娱乐和媒体行业出现显著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该行业增长。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视听内容生产国。本文讨论知识产权和视听内容领域竞争问题。
本文探讨了贸易援助对经济复苏的作用,以及为获得最大利益调整援助方向的必要性。文章建议:建立技术工具和知识以支持政策对话和提高意识;针对具体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开展能力建设;实施贸易调整援助;将贸易援助从“硬基础设施”转向支持有效政策开发和管理的一致性,以及推动与跨境相关问题的区域或次区域解决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令东南亚数百万人失去工作。但数字化经济带来新的希望,尤其是对年轻求职者来说。疫情让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数字工具,经济也变得越来越数字化。有报告指出,到2030年,东南亚数字化经济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尽管数字化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东盟青年在“准备就绪”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数字技术为太平洋地区提供巨大机会,同时构成重大风险。由于政府和社会的许多关键职能都依赖技术,识别和保护关键资产是安全方面的一个核心问题,政府、行业和民间团体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在二十国集团中,有19个国家正在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16个国家已经处于开发阶段。自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是CBDC领域的先行者,这一早期发展使中国得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
作者认为,中国正在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减少对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的依赖。虽然很难预测何时发生这种情况,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改变全球金融体系规则,而后者也将会出现权力过渡。
本文解释了区域数字贸易一体化指数(RDTII)背后的概念和方法,该指数是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用于监测和分析部分亚太经济体数字贸易监管环境的分析框架和数据库。本文向政策分析师和实践者介绍基于区域数字贸易一体化指数框架的数字监管分析的概念。
2025-04-17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