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月,因中国的鼎力推荐,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BCIM)经济走廊(EC)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该项目一旦实施,将带来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和区域内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印度总理莫迪上周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被印度官方称作一次“庆祝和强化”印美关系的访问。这一双边关系于小布什总统时期成型,并在奥巴马当政期间开花结果。无疑,莫迪想对奥巴马说声谢谢,但他更愿表达的是美印关系在未来应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
6月1日,观察者研究基金顾问苏伦德拉・辛格(Surendra Singh)和前联合内阁秘书拉梅什・昌德(Ramesh Chand)教授主持了一场题为“深化的农业危机――未来道路”的头脑风暴讨论会。
共享经济的影响巨大,其对运输、住宿、零售、物流、电子商务和旅游等产业的影响尤其深刻。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已做好准备参与其中。
许多人认为,对于在日投射原子弹的任何批评都将把日本描绘为一个受害者,而忽略其在亚洲的军事侵略。奥巴马访越的主要目的是向越南和东盟国家保证美国将坚持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承诺。此外,他还意欲通过此行建立美越间更稳固的关系。
恰巴哈尔港如今能够为印度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通道,重振印度的“联系中亚政策”,并助其突破巴基斯坦的封锁。印伊两国关系一直以能源贸易为主,恰巴哈尔港协议将让两国关系更为互补,未来将加大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也将支持印度向以天然气为基础的经济转型努力。
近几个月来,新加坡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明显迫近。恐怖主义份子的构成日趋复杂将使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出现新的弱点,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当局与民众共同的努力。而全球也将在“混乱的和平”新常态中找到新平衡。而这种新常态将要求民众对广义的安全环境及像新加坡这样全球化的城市国家对其面临的威胁程度有新的了解和认知。
因房价飞涨,有产者因售房而一夜暴富,无产者则依旧贫困。孟加拉的繁荣将增加其对印度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随着孟加拉移民的减少,印度人的就业机会也将增多。印度应视孟加拉为一个充满商机的国家,印度投资者也可利用该地的低人力成本优势。
当莫迪下月抵美会见他的“朋友”奥巴马时,将受到热烈欢迎,但双方未来仍有许多困难有待理顺。印美双方可能不会成为盟友或伙伴,前者要求利益和精神的趋同而后者崇尚平等,美印双边关系中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此,双方应合理地寻求谅解和包容。
莫迪能言善辩,头脑敏锐且有着彻底改变印度现状的潜力,气魄胆略俱佳。但对其上任后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效,拉加万就不这么乐观了。莫迪上任一月之后,便有迹象表明其在治理上的无所作为和想象力的欠缺。
过去两年,印度将其看向邻国的“东向”政策转变为“东向行动”。的确,该国的“东向行动政策”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与伙伴国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但“东向行动政策”与其前身“东向政策”有何不同?
安倍了解在领土问题上普京占据主动。如果乌克兰危机将导致更长一段时间的外交间歇,俄罗斯政府将维持强硬态度,甚至不愿谈论这一问题。因此,安倍必须通过与普京的持续互动保持领土话题的活跃性,甚至通过贸易合作和投资加大日本在俄罗斯的利益,从而最终找到与俄罗斯达成一致的可能性。
对莫迪而言,维护印度在伊朗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将是一项挑战,对伊朗的访问显示出该国坚定的中东政策。即便中东的政治环境或许会使印度与伊朗的双边关系失色,莫迪的访问仍将推动印度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
尼印两国毗邻而立,但国土规模悬殊,尼泊尔一直为印度实力所惧。因此,印度有责任修好两国关系。反印思潮在尼泊尔政治占据主流,但合理疏导可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尼印关系如今似乎急转直下,但两国紧密相连,不应放任这一局势恶化。作为实力较强的一方,印度有责任扭转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