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中巴经济走廊”的宏观及微观红利

    “中巴经济走廊”包括一整套促进经济增长的铁路公路网、基础设施及能源工程。产业及特别经济区是该走廊架构中涉及经济的骨干项目。此刻,巴基斯坦需要更为发达的产业为其经济腾飞铺设坚实的基础。

    2016-11-10
  •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出访印度:日程是什么?

    近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抵达印度,进行对欧洲以外国家的首次访问,以期重振英国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她表示,此次对印度的首次出访表明了英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并将成为双边关系和两国共同愿景未来值得庆贺的事件。

    2016-11-09
  • 外交和形象建设:印度的软实力应用

    过去十年,印度也在外交实践中更加系统地运用了软实力。2014年上台的印度总理莫迪通过有效的媒体管理战略和对社交媒体的合理使用,从而以热衷于应用印度的软实力资产闻名。可以肯定的是,软实力外交不是政府提高国家形象的唯一办法。

    2016-11-09
  • 印度的投资教训:来自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印度政府通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南部邻国进行大规模商业投资的做法引发了人们对此举可取性和可行性的疑问。现在,印度政府也许应该为自己及热衷于此类投资的企业回顾这些案例并列出一个核对清单。

    2016-11-08
  • 对难民与境内流离失所人群的差别对待应终结

    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这一活动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全球难民困境、勇气和韧性的认识。相比之下,境内流离失所者(IDPs)则没有纪念日,是时候该改变这种差异了。难民和IDPs所遭受的苦难经历往往没有什么不同。

    2016-11-08
  • 缅甸是政治转型的典范吗?

    对缅甸自2010年开始的过渡进程的评估表明,缅甸取得了快速进展,尽管存在重大挑战,但很可能能够逐步推进。如果将这种转变视为一种模式,一个根本问题是:这一过渡过程有多么的和平?

    2016-11-08
  • 3D打印之于食品安全:在未来提供营养餐食

    有限的食物获取途径与过度食用错误的食物产生了许多健康问题。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许是向第三次技术革命寻求帮助。3D打印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向。我们也许甚至可以打印出“可以令人接受的”的食物。

    2016-11-08
  • 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一个新转折?

    马来西亚明显倾向中国的表现,特别是在经济关系方面,显示出该国对冲主要大国在区域及全球影响的外交政策。在该国寻求与中国更紧密联系的同时,也并不意味着马来西亚与美国渐行渐远。

    2016-11-08
  • 视参照群体而定的贫困线:对部分亚洲国家贫困程度的影响

    当考虑到参照群体的存在时,贫困的程度会显得更高。本文通过使用对绝对贫困线(比如1.25美元/天或1.45美元/天)加权平均得到的“综合贫困线”和参考收入(比如平均收入或收入中位数),对亚洲诸多国家贫困人口的数量进行了估算。

    2016-11-08
  • 德国的状态和欧洲一体化

    德国政治出现猖獗的民粹主义,东德尤为严重。在德国目前的政治竞争中,重要的不是左翼还是右翼,而是主张开放还是封闭。传统党派势力下降,德国民粹主义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难民潮。这使得德国总理默克尔失去了很多选民支持。欧盟在经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危机后面临内忧外患。没有德国领头,欧盟很难重振。

    2016-11-07
  • 上合组织银行警醒印度:中国资本的战略影响

    近日,在上海合作组织(SCO)领导人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会议上,中国正式提议成立SCO银行,以促进发展并“加强金融合作”。SCO银行再次提醒新德里应对中国在亚洲资本投资上的战略影响保持敏感。

    2016-11-07
  • 上合组织银行警醒印度:中国资本的战略影响

    近日,在上海合作组织(SCO)领导人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的会议上,中国正式提议成立SCO银行,以促进发展并“加强金融合作”。SCO银行再次提醒新德里应对中国在亚洲资本投资上的战略影响保持敏感。

    2016-11-07
  • 一条亚洲贫困线?问题与选择

    开发出一种替代“美元/天”的贫困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鉴于亚洲创纪录的快速经济增长及当前国际贫困线(美元/天)的观念性和经验性问题,本文讨论了开发出一条“亚太贫困线”是否能够解决“美元/天”这一贫困线存在的不足,并额外考虑到了亚洲特别的经济现状。

    2016-11-07
  • 中国的载人登月雄心:战略需要和影响

    中国已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机器人月球探测计划,载人登月无疑是合乎逻辑的下一步计划。除了建造生命支持系统和适合的运载火箭外,中国也正为此目标开发新的导航和通信架构。然而,中国的政治领导需要更广泛和更强大的国家目标作为展示这一使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仅在国家太空计划方面取得进展。

    2016-11-04
  • 中国的载人登月雄心:战略需要和影响

    中国已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机器人月球探测计划,载人登月无疑是合乎逻辑的下一步计划。除了建造生命支持系统和适合的运载火箭外,中国也正为此目标开发新的导航和通信架构。然而,中国的政治领导需要更广泛和更强大的国家目标作为展示这一使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仅在国家太空计划方面取得进展。

    2016-11-04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