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专家介绍“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发展的潜力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互联互通,这些参与国可真正实现相互依存,实现区域一体化目标。

    2023-10-16
  • 港媒:汽车出口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过去几年超越韩国和德国后,中国有望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2023-10-12
  • 学者强调国际合作对于量子计算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重点介绍了关于量子计算的一些重大国际性倡议,以及未来它们可能面临的障碍。

    2023-10-12
  • 港媒:中国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全年850万辆的销售目标

    业内人士和观察人士表示,由于推出新车型和汽车制造商提供折扣,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2023-10-12
  • 学者关注东盟跨境支付网络建设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东盟二维码倡议表现出兴趣,参与国就一些关键“点”或因素进行更密切协调将很重要,如区域二维码支付网络的最佳治理和监督结构、确保安全交易所需的保障措施,以及生态系统内发生安全漏洞时的关键响应机制。

    2023-10-10
  • 学者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绿色就业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机制,也是为实现公正的绿色转型而制定的政策的结果。它们还促进急需的经济转型,以便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023-10-10
  • 专家阐释实现公正能源转型的四种方式

    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彻底改变其能源基础设施,以应对气候变化。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带来前所未有的法律和监管挑战。引导这一转变的核心是能源法,它管理着能源供应、市场和政策。

    2023-10-09
  • 学者评估数字平台市场的“杀手级收购”

    为了规范诸如“杀手级收购”这样的企业行为,有必要使用专利等创新绩效指标。此外,需要改变观念,让数字平台(而非垄断部门)直接承担责任。

    2023-10-09
  • 学者探讨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的前景

    各方期待已久的《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谈判启动及谈判框架获批,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望促成和保护数字贸易生态系统的区域性数字经济协议。

    2023-10-08
  • 学者建议东南亚既要适应又要应对气候变化

    随着千年一遇的洪水和热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常态,气候适应必须明确成为优先事项。与此同时,极端天气的规模和频率表明,适应永远无法跟上不断升级的危险。减缓气候变化——本质上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务之急,应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

    2023-10-08
  • 学者呼吁采取措施保障“零工”工人基本权利

    零工经济以按需、自由职业和短期就业为特征,服务提供者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和网站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这正在彻底改变服务业。

    2023-10-07
  • 韩智库关注美国全球供应链重组政策的影响

    在中国引领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韩国政府必须积极支持本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有效扩大供应链。

    2023-10-07
  • 学者关注城市人口的增降

    印度大多数城市都在见证人口增长,尽管速度不同。然而,世界上许多城市已经进入人口下降阶段。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体下降,预示着它们一度繁荣的经济前景不妙。如果印度能够设法让男性和女性能够在不损害个人自由和愿望的情况下养家糊口,它可能会摆脱西方社会今天所面临的难题。

    2023-09-28
  • 学者就新加坡海峡海盗事件给出应对建议

    自2023年初以来,新加坡海峡的海盗事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该地区的沿海国家必须更频繁地巡逻和监视。有关执法部门要及时回应举报事件,加大力度抓捕和起诉肇事者。在此过程中,相关国家、航运业和区域组织要加快信息交流。应对海上抢劫等复杂的跨国犯罪需加强合作。

    2023-09-28
  • 学者探讨韩国与欧盟合作空间

    欧盟一直在努力加强欧盟内部产业的竞争力,并在所有领域减少对欧盟以外国家的依赖。虽然欧盟改为内向型贸易体制,但它并没有放弃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的合作。因此,韩国与欧盟之间存在着合作空间。

    2023-09-27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