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智库|
  • 探索印俄合作的新动力

    本文分析了印俄两国领导人于2017年6月初发表的《圣彼得堡宣言》,并将这一宣言同印俄领导人做出的其它三项宣言进行了比较,以便评估印俄两国双边对话扩大的程度并确定未来印俄合作的新驱动领域。

    2017-10-17
  • 接受移民是振兴日本的关键

    日本的人口减少和劳动力短缺导致2016年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数增至历年最高水平。外国人正通过非正式途径留居日本。尽管基层开展了一些接受移民的基础性工作,但日本政府仍应负责制定全面的移民政策。

    2017-10-17
  • 电力行业的颠覆性技术和服务型商业模式

    电力市场未来的商业模式或不会仅集中在电力上。消费者或不会对省电产品感兴趣,而是对提供新服务且附带省电功能的产品感兴趣;一些新服务将出现在能源、金融和互联网接入的交汇点。

    2017-10-16
  • 灵活的通胀目标与印度卢比

    印度储备银行应该像东亚其他同级别银行一样,关注灵活但又不是“太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通过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关注,用于限制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达成金融稳定的目标。

    2017-10-16
  • 全球电子商务和数据本地化问题

    有关“商家对消费者”(B2C)商品的短期贸易政策往往并不完善,且需要通过互联网服务政策补充。最重要的是,数据本地化问题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贸易政策的核心。

    2017-10-16
  • 印度能否应对中国的隐形战机?

    随着中国歼20隐形战机的正式列装,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发生了革命性转变,从本土型空军转变为了攻击防御复合型空军。歼20有能力对印度进行“隐形”打击。印度空军需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应对中国新的空中作战能力。

    2017-10-16
  • 聊天机器人:朋友还是魔鬼?

    自“9·11”恐怖袭击以来,像“伊斯兰国”这样的极端主义组织十分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站、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帮助它们达到在线激进化和恐怖袭击策划的目的。聊天机器人这一互联网技术的下一前沿,或将帮助罪犯和恐怖分子创造行动的未来篇章,成为网络犯罪和在线激进化的有力工具。

    2017-10-16
  • 印度经济改革影响非正式部门

    印度非正式部门受到废钞以及商品和服务税(GST)的沉重打击,产出已开始缩减。印度的非组织性或非正式部门是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占GDP的50%,亦雇佣了约90%的劳动力。非正式部门劳动者的就业条件恶劣,多数人没有书面合同和社保福利,且收入水平低下。

    2017-10-16
  • 英国退欧:中国是敌是友?

    由于英国脱欧,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将增加。无论是“软脱欧”还是“硬脱欧”,英国获取外贸交易的紧迫性将增加,从而使英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

    2017-10-16
  • 抗击全球兴起的保护主义

    为抗击保护主义,澳大利亚应该继续发展更为自由的市场,更好地运行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各国政府应采取更多政策,加强经济韧性和劳动力对全球经济变化的适应力。

    2017-10-13
  • 塑料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案

    塑料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威胁,塑料微粒(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让它受到了更多关注。塑料微粒可以潜入人类饮食。最近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自来水可能被塑料微粒污染。

    2017-10-12
  • 高油价:目的重于手段?

    对于将燃油价格恢复到之前水平的要求,印度政府没有屈服的余地。印度政府需要寻求与各邦磋商的机制,将燃油价格和原油价格维持在当前水平。

    2017-10-12
  • 莫迪的经济改革:步上轨道?

    在宏观经济改革方面,总理莫迪值得肯定。例如,央行成功控制了通胀,莫迪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亦成功吸引了外国投资。不过,微观经济改革则进展缓慢,乏善可陈。这意味着政府未能为私营部门创造有利环境,私营部门投资或进一步下滑。

    2017-10-11
  • 中国和新加坡相互学习的新时代

    中新两国正通过分享经济和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挑战相互学习。一方面,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住房和社保制度等治理方式上,中国应继续谦虚地向新加坡学习。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加坡人正意识到中国的快速发展。

    2017-10-11
  • 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的数字方向

    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于2004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由于对某些关键问题缺乏共识,协定仍未实施。本文认为,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不应仓促,需重新调整自身的自贸协定办法,以便对全球贸易范式的迅速数字化有充分考量。

    2017-10-10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