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银行间市场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两大核心风险。首先,银行制定了一系列迂回的方式将企业及信托贷款改造为银行同业资产。这有效地将高风险的资产转化为低风险的资产,减少了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其次,许多中小银行成为了银行间市场的大规模净借款人,其发展远超过了其准备金基础所能允许的范畴。这样的转变导致了这些银行大规模投身于批发性融资,进而提高了突发性流动性紧缩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石油价格出现了进一步的下滑。这些因素包括中国能源需求下滑,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以及核协议后,伊朗石油生产恢复,全球经济放缓以及为了防止气候变暖,削减化石燃料消费,进一步降低了需求前景。
韩国两周前最终决定部署“萨德”发生在海牙对中国有关南海的主张作出裁决这一特别令人担忧的背景之下。由于中国处在防御状态,东北亚地区政局也可能更加紧张。因北京对朝鲜第四次核试验无动于衷,中韩关系已受损。但如今,中国协助解决朝鲜问题的承诺可能会进一步削减。
《特朗普贸易政策分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C. Fred Bergsten4月22日发布。文章表示,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承诺对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可观的关税,同时,他还打算对那些在海外从事制造业业务的企业征收重税,并且对其商品在美国本土的销售征收关税。
《离岸外包和全球供应链如何增强美国经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Theodore H. Moran/Lindsay Oldenski4月22日发布。文章表示,2016年的美国总统竞选,重新引发了关于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企业离岸外包(把商业业务以及就业岗位置于海外)问题的讨论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Nicholas R. Lardy在《不用恐慌,中国的银行状况非常好》一文中表示,中国债务,特别是公司债的飞速上升引发担忧:中国是不是难以避免银行危机,这是否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程度的负面外溢效应?
《全球化正在演变,而非倒退》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Jan Zilinsky于6月2日发布。文章认为,目前,西方最响亮的声音来自“全球化悲观主义者”。一个阵营否认跨境贸易及国际交往与合作是有益的。另一阵营认为,各国应当协作,贸易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均有意义――但这一阵营也弥漫着悲观情绪。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Simon Johnson在《英国退欧,美国从中受益还是受害?》一文中指出,英国投票退出欧盟已经动摇全球金融市场,英国中短期经济增长前景被严重削弱,而且此事对欧洲其他地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Olivier Blanchard在《货币战、协调性与资本管制》一文中说,发达经济体的央行采取的有力的货币政策行动已让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抱怨“货币战”,而且引发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性的广泛需求。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Pedro Nicolaci da Costa在《美联储必须关注全球局势,但不是全球的央行》一文中表示,英国决定与欧盟分道扬镳具有历史意义,出乎意料,这正说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不能在真空中运行。
《若英国退欧,伦敦将失去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访问研究员Nicolas Véron于6月1日发布。文章认为,英国一旦在6月23日选择退欧,将引发多种可能的情景。其中一个是,伦敦将失去其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享有的一些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