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智库|
  • 中美能否兑现巴黎协定目标?

    文章表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对《巴黎协定》的热情支持都受到国内反对气候行动的声音的影响。在美国,共和党一直不愿意采取气候行动,这对保持必要的政治意愿构成巨大障碍;而在中国,虽然高层积极支持气候行动,但却不太可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呼应。

    2016-11-04
  • 南非退出ICC是想分散民众对政治危机的注意力

    退出ICC反映出该国上演的诸多令人担忧的趋势,这些趋势正悄然破坏该国的民主基础,这一点几乎未得到国际社会关注。退出决定只是南非总统祖玛想用执行权压制异议的众多企图之一。这也是分散民众对各种丑闻的注意力的一种有效办法。

    2016-11-04
  • 特蕾莎·梅钟情于汽车业对英国退欧意味着什么

    英国政府需与欧盟签署一项退欧后协定,使之继续留在欧盟关税同盟中,或者签署一项零关税自由贸易协定,且该协定不涉及汽车零件在哪里生产或不涉及有关汽车行业复杂供应链的其他监管干预。至少,梅必须力求与欧盟达成五到七年的过渡期协议。

    2016-11-03
  • 特蕾莎·梅钟情于汽车业对英国退欧意味着什么

    英国政府需与欧盟签署一项退欧后协定,使之继续留在欧盟关税同盟中,或者签署一项零关税自由贸易协定,且该协定不涉及汽车零件在哪里生产或不涉及有关汽车行业复杂供应链的其他监管干预。至少,梅必须力求与欧盟达成五到七年的过渡期协议。

    2016-11-03
  • 瓦隆的否决行动为欧洲的贸易协定带来麻烦

    在欧盟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将更加谨慎的授予欧盟委员会开启新贸易谈判的权利。它们将要求保留其直接影响谈判进程的能力,并避免因可能存在争议的自贸协定而在政治上陷入困境,而如果自由贸易协定最终未得到欧盟批准,将削弱“欧洲项目”总体上的可信性。

    2016-11-03
  • 瓦隆的否决行动为欧洲的贸易协定带来麻烦

    在欧盟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将更加谨慎的授予欧盟委员会开启新贸易谈判的权利。它们将要求保留其直接影响谈判进程的能力,并避免因可能存在争议的自贸协定而在政治上陷入困境,而如果自由贸易协定最终未得到欧盟批准,将削弱“欧洲项目”总体上的可信性。

    2016-11-03
  • 北非“阿拉伯之春”的余波

    自北非政治暴动开始已过去近六年。现在可以评估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北非国家是否满足了民众在2011年初抗议活动中表达的诉求。研究北非四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经验有助于了解已经发生了多大的政治和经济变化。

    2016-11-03
  • 下一届美国政府的控核选择

    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下一届美国政府不应排除俄方或许准备重新磋商的可能性。作者建议下一任总统:评估核状态,检查美国的核需求和政策,以及当前和计划中的核力量是否满足这些需求,或者相关计划能否调整。

    2016-11-03
  • 中国崛起:欧美能否协调策略?

    美国和欧洲面临一个共同的战略任务。它们都必须确保中国日益增大的力量不会破坏曾创造出繁荣经济的各项原则与政策。它们必须重申共同坚守这一体制框架,同时又能让中国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全球经济参与者。

    2016-11-03
  • 德意志银行问题的系统性影响

    德意志银行近期出现的问题(包括美国司法部就其在出售按揭证券时误导投资者而开出140亿美元罚单)导致其股价下跌。不过,该银行并非资不抵债,即使上缴140亿美元罚款后也不会。尽管如此,该银行的问题应促使决策者关注金融危机后银行业改革是否走上正轨。

    2016-11-02
  • 德意志银行问题的系统性影响

    德意志银行近期出现的问题(包括美国司法部就其在出售按揭证券时误导投资者而开出140亿美元罚单)导致其股价下跌。不过,该银行并非资不抵债,即使上缴140亿美元罚款后也不会。尽管如此,该银行的问题应促使决策者关注金融危机后银行业改革是否走上正轨。

    2016-11-02
  • 埃以关系的现实情况

    虽然埃以关系正在见证两国前所未有的合作水平,但讨论结盟还为时过早。以色列国防军副首席少将Yair Golan最近表示,加强与埃及的关系不是基于友爱或共同的价值观,他将当前的合作水平描述为“一个好的起点”。

    2016-11-02
  • 英国和欧盟应在英国退欧问题上持建设性态度

    如果某些金融服务真得撤离伦敦或中断,欧洲企业和消费者将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融资机会。为了让接下来的英国退欧谈判具有建设性,有许多可使用的选项,但最终要有助于落户英国的金融机构、欧洲企业和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为实现这些利好,双方要少些哗众取宠,要多关注细节。

    2016-11-02
  • 需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应对全球经济放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就如何应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提供了建议。首先,从短期看,一些国家应重新考虑其政策组合。其次,生产率增长和劳动人口下降等问题具有长期性,无法仅依靠货币政策解决。最后,需要重新思考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2016-11-01
  • 需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应对全球经济放缓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就如何应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提供了建议。首先,从短期看,一些国家应重新考虑其政策组合。其次,生产率增长和劳动人口下降等问题具有长期性,无法仅依靠货币政策解决。最后,需要重新思考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2016-11-01
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