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全新推出,每周四出品,集合新华丝路中文产品精华,聚焦全球共建“一带一路”,集纳名录内智库、机构、专家的研究成果;发布新华社记者、分析师独家调研并撰写的分析稿件;实时监测世界主要经济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投资风险,并就风险点进行研判,助力用户及时了解、识别、评估、应对风险。
作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以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发挥出强大的运输效能。尤其是随着开行数量和效率的提升,中欧班列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让中国与欧洲、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俄罗斯不久前启动莫斯科至圣彼得堡高铁建设,拟用4年时间建成这条高铁,在未来20年里完成计划中的大部分高铁项目,形成覆盖八成人口的高铁网络。有专家认为,俄罗斯的高铁建设应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技术合作伙伴一起实施,中企参与俄高铁建设项目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超过4.8万亿元,同比增长5.5%,比外贸整体增速高0.5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7.4%。部分受访企业表示,今年以来,企业的业务重心已转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的海外市场,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中药在日本被称为“汉方药”,中国是日本中药材主要进口来源国。多年来,日本以“强调标准化”和“去医存药”两大思路推动汉方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药材国产化。作为日本汉方药企业的代表,津村公司在以规范化、标准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继续取得良好开局,开行数量、运输量实现双增长,进一步提升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了亚欧大陆陆路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
亚洲各国经济具有互补性,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安排持续推进,亚洲绿色产业、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加速发展,金融领域合作走深走实,亚洲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效应有望逐步显现,亚洲仍将是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点。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长期以供应原材料、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拉美地区,其跨国企业境外扩张近年表现亮眼,呈现出传统行业和科技类企业齐头并进的特点。
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于3月14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3月15日,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安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安建交以来,两国合作逐渐从基础设施拓展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与塞拉利昂建交以来,两国合作已成为“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多位塞方人士表示,塞总统比奥访华期间,双方在多领域达成进一步合作,对于发展对华关系、延续其“五大目标”发展政策意义重大。
意大利近期公布系统性对非洲战略——马太计划。分析认为,从马太计划的设想来看,意大利在非项目将与我国对非合作形成互补,或可扩大中意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埃及总统塞西2月19日在第七届埃及能源展开幕式上表示,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苏伊士运河通行费收入下降40%至50%。这使埃及外汇短缺的情况愈发严重,出口创汇型企业越来越受到埃及政府的青睐。
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中国深入参与非洲农业现代化,助力非洲农业发展。调研发现,当前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面临非洲农业生产链不稳定、融资渠道仍需拓宽等瓶颈,宜多管齐下,着力突破。
从率先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到开通中西方之间的第一条民航航线,中国与法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为民间相知相亲打下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翻阅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加大力度吸引外资、保持外贸韧性等各项举措正在显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新探索受到关注。
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近期在中国圆满完成了其上任后的首次国事访问。访华期间,中马双方共签署了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蓝色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低碳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援助等领域的20项合作协议。